新聞稿
2005年02月24日
歡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二十週年
澳洲致贈世界罕見植物界活化石-瓦勒邁杉 在台落地生根
植物界的活化石─瓦勒邁杉在澳洲的發現,堪稱是二十世紀植物學最偉大的發現,為慶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成立二十週年,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孫芳安代表 (Frances Adamson), 特別於24日致贈兩株來自澳洲相當罕見植物界的活化石 – 瓦勒邁杉 (Wollemi Pine) 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李家維館長代表接受。包括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副院長曾志朗、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國科會副主委廖俊臣、等科學、保育和學術界等重要人士,都出席見證這場盛會。
瓦勒邁杉是 (學名Wollemia nobilis) 世界上最古老罕見的樹種之一,瓦勒邁杉的出現估計有將近兩億年的歷史,與恐龍同時出現在侏羅紀時代,本以為已經絕種,卻在1994年9月10日於雪梨外圍的藍山境內的瓦勒邁國家公園,由任職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省國家公園與野生生物中心大衛諾柏 (David Noble)先生發現瓦勒邁杉的植群,這項意外的發現被視為近代歷史中一項植物界最重要的發現,震驚世人,有點像是今日在地球上發現恐龍一樣令人驚訝,而這也是二十世紀被發現的第二種植物學活化石。
2004年11月,學演化生物學、研究動植物起源,在科學界享有盛名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李家維館長接受澳洲政府邀請赴澳訪問,在雪梨皇家植物園首次見到瓦勒邁杉,曾向澳方表達2005年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二十週年慶,希望此「活化石」能進駐到館內植物園。經多次和「瓦勒邁杉國際公司」聯繫,並在駐台北「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ACIO)的協助下,瓦勒邁杉終於在2月24日由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孫芳安代表澳洲政府捐贈給科博館,將於25日於館內澳洲植物區正式和國人見面,而這個特展加上館內現有的澳洲植物,如昆士蘭瓶幹樹等,將為新成立的澳洲植物區增色不少。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孫芳安代表指出,這份來自澳洲最古老、也最罕見的植物界瑰寶,象徵著澳洲與台灣人民之間堅強持久的友誼,我們同時希望藉這項捐贈,延續澳洲與科博館繼合作“科學動起來”科學教育展的交流,並希望這項捐贈,能讓台灣民眾進一步了解澳洲在保育和科技方面的實力,孫代表還強調,從瓦勒邁杉在澳洲的發現,彰顯澳洲對保育的重視,對台灣的旅客來說,澳洲會是從事生態旅遊最合適的地點。
目前全世界現存的野生瓦勒邁杉數量不到一百株,目前台灣是全球第四個能看得到瓦勒邁杉的地方,除了它的發現地澳洲之外,還包括奧地利﹝維也納植物園﹞、美國﹝華盛頓植物園﹞、日本(靜岡縣濱松)等地,繼台灣之後,三月在日本舉行的愛知世界博覽會也會有展示,五月也才會出現在英國倫敦的植物園。這兩株瓦勒邁杉的贈與,所彰顯最重要的意義,除了表示此一「活化石」生命的延續及分佈區能擴展到台灣外,也同時肯定了科博館在國際間所建立的專業地位,更增加該館對澳洲植物及稀有植物的種原蒐藏,以供國內科學及保育界研究比對及參考,一般民眾也能藉此了解植物界的奧妙。
為了要保育瓦勒邁杉這片森林,澳洲政府幾乎完全封鎖該地區,不過由於培育有成,澳洲政府將在2006年對國際市場開放銷售,來推廣這種可以長在戶外庭院、室內植栽、地被灌叢、盆景裝飾等多用途的植物,透過銷售專利權使用費所得的經費,將會被用來資助保護瓦勒邁杉及其他受威脅或瀕危物種的相關研究及保育工作。
為了保護瓦勒邁杉不遭破壞,所有公開展示都必須有適當的保護設施,植株在1公尺以上就得用「鐵籠子」罩起來。也為了和科博館植物園溫室相呼應,鐵籠的設計也是六邊形,其三面以玻璃呈現,便於觀看。希望在大家的愛心與照顧下,瓦勒邁杉很快地就可以在這裡長大繁衍;這不但表示這個來自南半球的「活化石」,已經適應了台灣,更表示其能真正地在台灣落地生根及成長。